bst365最新正规买球

百科 > IT百科 > 百科学堂 > 正文
百科学堂

苹果好南!这个硬核卖点惨遭用户选择性忽略

  这三个月来,我们听得最多的两个词,一个是「疫情」,一个是「取消」。就连原计划在Apple Park召开的苹果春季发布会,也不得不改为「线上PPT」。即便如此,苹果「打算掏空我们钱包」的主旨依然诠释得到位——加量还降价的MacBook Air,打算做你「下一台电脑」的iPad Pro

苹果好南!这个硬核卖点惨遭用户选择性忽略

  差点忘了,还有那台「全身大改造」却毫无存在感的Mac mini。

  对于新款iPad Pro,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了顶配去到13099元的售价和能让iPad Pro「浮起来」的妙控键盘上(不贵,也就比PDD上的iPad mini多个五六百块)。偶尔有些朋友会把目光转移到新机的「浴霸摄像头」上,然后轻鄙一句:iPhone 11 Pro的移植版,没意思。

妙控键盘

  然而老鸭想说的是,你们都抓错重点了。要是库克开发布会,iPad Pro上的「激光雷达」(TOF技术的一种)可能才是他想要讲的重点(要知道,这东西可是占了足足3页PPT)。

激光雷达

TOF炒冷饭?它和它们不一样

  在苹果iPhone X的FaceID(3D结构光)面世之后,手机厂商掀起了一股「万物皆可TOF」的风潮。两者原理技术虽然并不相同,但目的主要都是为了获取被测物的景深信息。

  如果具体到各个维度对比,就不难发现,3D结构光虽然识别精度高,但识别距离短且成本高;相比之下,TOF识别距离远,但识别精度和分辨率上却不如前者(具体对比可以点这里)。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只拿FaceID来扫脸支付,而其他家的TOF已经能玩隔空操作、体感游戏的原因。

  这么来看,iPad Pro上的「激光雷达」反而是跟风者了?可以说是,但又不太准确。因为无论是苹果的这颗激光雷达还是多数厂商采用的TOF深感镜头,其本质上都是TOF技术(Time-of-Flight,飞行时间),即通过测量发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飞行时间来估算深度。

  只不过TOF技术还可以细分为iTOF(间接飞行时间)和dTOF(直接飞行时间)。iTOF原理相对简单,且集成难度较低,是目前不少厂商的首选应用方案。但iTOF的缺点也比较明显,一是精度较低、抗干扰能力差,二是其功耗较大,随距离增加而大幅增加(知乎@过目不忘的鱼)。

激光雷达

  相比之下,dTOF通过响应时间更快的SPAD(单光子雪崩二极管)+TDC(时间数字转换电路)提高测量精度,并且功耗更低、抗干扰能力更强。但一如其他高精尖的技术,dTOF也摆脱不了方案少、难度大、造价高的命运,在消费级电子领域更是鲜有听闻,说是苹果「首发」也不为过。

死磕AR?苹果砸钱到底图什么?

  从技术层面扯回到应用场景,iPad Pro的激光雷达始终围绕着「增强现实(AR)」来展开,按照苹果的描述:新款iPad Pro的增强现实能给人更强烈的真实感;能即时完成虚拟物放置;物体遮挡功能可以让虚拟物体在现实场景结构中前后穿插;动作捕捉和人物遮挡功能精准度更高。

激光雷达

  像类似的描述其实我们在苹果近几年介绍AR的时候都可以看到,只不过苹果这一次可以非常从容的在所有描述前加一个「更」字。而在老鸭看来,这个「更」字不仅仅在加强广告说服程度,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它意味着AR变得更加实用了。苹果曾大举推广ARKit,也曾在发布会上引入AR游戏应用环节,但从结果来看,愿意投入的开发者并没有想象的多,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也并不看好,原因就出在这个实用性上。没有人会为一把有误差的尺子买单,没有,即便只差1毫米。

  而在突破了技术瓶颈、升级了硬件配置后,消费者会被这份精准和可信刷新对AR的看法,也由此,AR普及指日可待。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程度,一股脑地往所有设备上加装激光雷达并不现实,一是高造价带来的更高价格门槛,二是普通消费者可接入的场景仍然有限。所以苹果选择从专业用户切入,让这一部分有能力的种子群体来打磨、优化新产品,为日后的技术下放积累经验。

  苹果这一次的激光雷达像是在AR赛场上撂了一句「求超越」的狠话,场上的其他选手会不会跟进,如果跟进又会以什么方式?老鸭非常期待,因为AR不同于手机的方案集成,它更拼想象力。

  另外,已经有媒体爆料,今年的iPhone12系列有望搭载这颗激光雷达。看来,iPhone又要涨价了。

网友评论
聚超值
大家都在搜